Month: January 2016

聽障兒童的音樂之旅

聽障兒童的音樂之旅 偉大音樂家貝多芬、香港著名音樂人陳奐仁、美國爵士歌手Mandy Harvey,三者之間有何共通點? 是的,他們都是聽障人士,並且熱愛音樂,在這方面各有成就。聾人學習和表演音樂,看來矛盾,但其實並非如此。不少例子證明,只要經過適當協助,聽障人士同樣可以發展其音樂潛能。而事實上,讓聽障人士有同等機會接觸音樂,是「文化平權」的重要一環。 來自歐洲的馬勒室樂團於今年澳門國際音樂節,便為本地聽障兒童帶來了一趟「感受音樂」之旅。「音樂是情感和創作的經歷,也聯繫?我們彼此,每個人都希望參與其中。我們希望有聽覺障礙的小朋友能跟其他人一樣享受音樂。」馬勒室樂團教育及延伸活動經理Miriam Bongartz介紹道。活動由英國聽障音樂家Paul Whittaker帶領,在翻譯的協助下,以各種節拍及指揮遊戲讓小朋友從視覺、觸覺及情感上認識音樂。「透過伸手觸碰樂器及嘗試演奏,他們可更明白樂器的發聲原理;簧片在雙唇之間的震動,小提琴在胸前引發的共鳴,都能使他們感受到音樂的存在。」 馬勒室樂團自2012年開始舉辦「感受音樂」工作坊,三年來曾到訪多個國家及地區,讓超過三百名聽障兒童感受音樂的樂趣。有學校自此為聽障班加設音樂課,一些小朋友在工作坊結束後亦開始學習樂器。「可以播下種子是件好事。」但Miriam亦坦言,在歐洲的古典音樂界,聽障兒童學習音樂仍不普遍。他們亦希望有更多藝術團體能開展類似計劃,讓更多人可參與音樂,享受音樂。 「這並不容易,但有此目標,便去克服障礙吧!」 旅程,才剛開始 雖然聽障人士的文化權利日益受到關注,本地一些藝文活動亦開始考慮到聽障人士的需要,但無障礙服務至今仍未算十分全面。現時一些藝術活動的宣傳片段缺乏字幕和手語翻譯,聾人難以得知當中內容;加上社會多年來欠缺換位思考,一些聾人只能無奈接受被設定的發展框框。 「當你不告訴一個小朋友他也可以參與,他成長的時候就不會知道,原來他也擁有這些權利。」「例如音樂與聾人是否真的劃不上關係﹖可能是我們一早設定了很多刻版印象,沒有讓藝術也是無障礙。」澳門聾人協會總幹事劉雪雯認為,近年大型藝術活動如藝術節等開始設有「通達字幕」及「劇場視形傳譯」,方便聽障人士觀賞節目是好兆頭,但這些機會寥寥可數,未可肯定長遠能否得到普及,讓藝術真正無障礙。「短中期的計劃怎樣開展,暫時我們未見到一些規劃。」 除了日常享受表演時遇到障礙,聾人現時在深造藝術及發揮藝術潛力的機會亦有受限。「因?教育機構的硬件及軟件配套問題,失聰人士很少獲得再深造升學的機會,不少聾人都是靠自己自學藝術。當我們發現了他們這些才能,會否有一些政策支援去鼓勵他們在藝術上更上一層﹖」而所說的「支援」,是從聾人角度出發思考,配合聾人獨特需要的支援,而非把健聽人士的一套直接套用。「聽障小朋友可能有些改變不了的事實,也是因此而去想辦法排除周邊困難,視乎他們的需要,幫助他們。」 「我們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藝術,但我們希望有同等機會去接觸,去探索、去選擇,而不是被安排接受某些事。我們仍然強調選擇的機會。」   資料來源:http://www.chengpou.com.mo/cp-page/dailynews/?d=53530  ...

懷舊’聾’友

    歲月匆匆,時光飛逝,轉眼就到了2016年,澳門聾人協會青年部相約各位聚首一堂,回想以往生活的點滴。《懷舊‘聾‘友》約定你,相信能使大家拾回久違的懷舊趣味, 維繫彼此感情。 日期:2016年1月9日 時間:晚上六時正至九時正 地點:三寶冰室(澳門羅利老馬路文德大廈澳門6號) 對象:澳門聾人協會會員 年齡:18歲至45歲 名額:50人 費用 : $30 鼘報名方法;親臨中心、Wechat、短訊 報名1月8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