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mda_deaf_news

愛耳.共融.無障礙講座及諮詢站

本會藉著國際愛耳日舉行《愛耳‧共融‧無障礙》系列活動,分別有聽力及輔具相關主題講座及諮詢站,對象是聾人、聽障人士及其家屬、及有興趣人士,地點在聾人服務中心,費用全免。 《愛耳.共融.無障礙》系列講座: 分別介紹保養聽覺輔具的方法、以及各項生活輔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日常遇到溝通問題時可運用的策略和技巧。凡出席講座都會送電池折價劵及《聽語百科》-聽覺與輔具篇;凡出席兩場講座會送電池測電器。 日  期:2017.03.15輔具保養好輕鬆、2017.03.22生活輔具齊應用、2017.03.29聾健共融齊溝通 時  間:晚上8:00至9:00 地  點:聾人服務中心 報名方法:即日起致電2848 2984、短訊至6335 7575或親臨聾人服務中心報名。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致電2848 2984、短訊至6335 7575查詢。 《愛耳.共融.無障礙》諮詢站: 由專業聽力師在場提供面對面的聽力及輔具諮詢,更會提供個別化聽覺輔具指導方案,以及認識和試用不同的生活輔具。歡迎大家親臨諮詢。 日期:2017年3月21日~ 4月25日,逢星期二 時間:下午3:00至5:00 對象:聽障人士、聾人、有興趣人士 地點:聾人服務中心...

劉雪雯倡擴幼兒聽力篩查

劉雪雯倡擴幼兒聽力篩查籲整合現行輔具申請流程標準 因應現時非山頂醫院出生的新生兒,須由家長自行預約方可作免費的聽力篩查。澳門聾人協會總幹事劉雪雯期望,當局可簡化相關手續並擴大可提供服務的範圍;同時建議政府整合現行的輔具申請流程和標準,方便殘疾人士購置合適的輔具。 相關手續繁瑣複雜 早前政府曾公佈,自山頂醫院推出新生兒免費聽力篩查測試後,成功發掘更多隱性個案。劉雪雯認同相關服務成效,但指出現時非在山頂醫院出生的新生兒,要做測試須由家長在子女出生後廿八天內到所屬衛生中心預約,再到指定的黑沙環或湖畔嘉模兩所衛生中心方可作測試。以母乳餵哺的媽媽更須陪伴測試;有感相關手續繁瑣複雜,無形中影響家長主動為子女作測試的動力,加上一般新生兒出生廿八天內都為母親“坐月”的時間,卻須四處奔波辦理申請手續於理不合,期望當局可加強宣傳推廣,且因應實際情況把相關測試範圍擴展至其他醫院或各衛生中心,以及逐步把服務對象提高至在校兒童,保障幼兒的聽力發展。 未清楚哪部門申請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鄰近地區如台灣等在殘疾人士的輔具申請都有統一的資助審批標準,也有清晰的申請流程供有需要的人士查閱。在本澳卻較為分散,教青局、社工局等都各自分別有類似的申請資訊。如教青局的學生福利基金中,設有為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資助購買輔具申請。社工局對已有經濟援助的對象可申請偶發性援助金購買輔具設備。雖兩者的申請對象未必完全相同,但不少家長都不了解相關申請手續,無法清晰掌握應該到甚麼部門申請,建議政府可藉由社工局、教青局和衛生局共同協作的兒童綜合評估中心,制訂統一輔具的申請流程和資助標準,好讓殘疾人士更易購置到合適的輔具,提高生活素質,融入社區。 【轉載自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7-03/…/content_1163369.htm...

日本聾人聯合會建立手語,書面溝通允許的標誌

      為了通知,這是窗口,可與手語和書面溝通處理,聾人全日本聯合會(東京)創造了一個“書面溝通商標”和“手語標誌”。預計到張貼在,例如政府辦公室和公共交通的接觸點被傳播。      “手語標記”代表手語在五指圈的運動。“書面溝通標誌”已在手中的鉛筆,在設計,比如寫論文,有人能夠通過書面交流的直接行動。     根據聾人,對全日本聯合會越來越多的機會,可以在書面交流和手語來解決,例如在公共設施的櫃檯,但直到這個標誌,說明如何回應,“標記可以一眼看到希望”,從人的聽力障礙該需求曾與已經出來了。     馬克可以在沒有從聯盟網站免費下載。除了在窗口展示,尋找這樣的員工的姓名標籤,可以用手語公佈。詢問是聯邦,電話03(3268)8847。   PS:中文翻譯有誤   資料來源: http://www.saga-s.co.jp/news/saga/10101/395855...

預防N7H9禽流感

衛生局會持續和國家及鄰近地區的衛生部門、世界衛生組織保持密切聯繫, 監測各地和本澳的疫情,並通過跨部門和公私營機構合作,為鄰近地區或澳門一 旦出現禽流感疫情做好預防和準備工作。根據過往經驗,衛生局預計未來一段時 間 H7N9 禽流感活動趨活躍,特向全澳市民作出以下呼籲: • 避免前往最近出現甲型 H7N9 禽流感疫情地區的街市、農場等有售賣或展示 禽鳥的地方 ; • 避免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如有接觸,應立即洗手; • 切勿購買、攜帶未經檢疫的禽鳥; • 切勿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禽鳥肉、內臟、血製品及蛋等; • 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手; • 如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應戴上口罩,儘快就醫,並向醫生詳述 旅行史及動物接觸史。 有關甲型 H7N9...

MACA ALBUM VOL.1 – LOV.5 慈善合輯聾人服務中心有售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品。但聾人/聽障人士常被定型為無法欣賞音樂的美麗。實際上,我們常常以個人角度和觀點衡量他人的需要,就如同認為「音樂」與聾人/聽障人士談不上關係一樣。 作曲家、作家及出版社協會(MACA)自2012年起,每年均會發行一張慈善專輯,一方面讓各界欣賞澳門本地音樂創作人的心血,推動尊重維護知識產權。同時,亦與澳門聾人協會一起宣揚,每個人應有自我選擇的機會和權利。 五輯作品之全部收益將撥捐給澳門聾人協會發展聾人及聽障人士的服務之用。 無分聾健,讓我們同享大同世界的美好樂章!...

國際復康日

各位好,知不知道”國際復康日”是什麼日子呢? 自1992年起,每年12月3日是全球紀念聯合國國際復康日的日子,本會每年均積極參與,期望共同努力向社會推廣國際復康日的訊息和意義。今年的國際復康日主題是「為我們所想的未來,實現十七個目標」。這個主題標註著新實施的十七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在為殘疾人建構更包容平等的世界之中,這些目標所擔當的角色。 這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是適用於所有國家,各國將致力於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實現平等及應對氣候變化,並確保世界上每個人都不會被遺下。殘疾人士同樣屬於社會的一份子,要實現這17個目標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 無分「傷健」,盼望社會上的每一位,都一同支持、響應今年國際復康日主題,為不同能力的人士建立無障礙和平等共融的社會。...

手語翻譯員伴讀 聾人大學畢業 讀特殊教育 實踐共融理想

手語翻譯員伴讀 聾人大學畢業 讀特殊教育 實踐共融理想 【明報專訊】苦讀3年,全港首批透過手語學習的聾人大學生之一Joyce(潘頌詩)畢業了。10年的教學助理生涯令她深切體會,融合教育下師生互不了解,為雙方添了許多痛苦,她遂於3年前報讀教育大學學位,如今終可實踐共融教學夢。   明報記者 張嘉雯 Joyce自小便想當老師,但香港聾人學校太少,令她一早放棄理想。中學畢業後她留學美國,主修數學,回港後輾轉在朋友邀請下到聾人學校任教學助理,但還是不太接受學校以口語教學為主,一年就離開。其後朋友介紹她到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任聾人研究助理,該中心與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合作,讓Joyce再次成為教學助理,在小學輔助健聽教師教學。在學校,她教學生手語,讓健聽與聾人學生能溝通,再互助幫忙(見另稿)。 做教學助理 曾對特教感迷失 慢慢走來,Joyce發現弱聽只是特殊教育需要 ( SEN)的一種,其餘四處跑的過度活躍症學生、活在自我世界的自閉症兒童及學習能力弱的讀寫障礙生,她無法應付。她感到沮喪,不時嚴厲訓斥學生頑皮、自我中心及懶散,但學生沒好轉,她開始自責「是否我教學方式有問題 ?」 工作6年後,她決定進修,重新了解SEN。她報讀了教大的特殊需要教育學士課程,課程為期3年,每周上課3天,每天3小時。每次上課,她也要請手語翻譯員幫忙翻譯,但若課堂上播放無字幕影片或同學間激烈討論,她看手語翻譯的難度更高,但她一一捱過,以二級一等榮譽畢業。 3年過去,Joyce由不懂得處理SEN學生,到會以「坐定定」5分鐘的遊戲幫助過度活躍學生、以社會事件教導自閉兒童要有同理心。她說,共融教學不止是大家坐在一起,更是代入學生的想法,以合適方法助他們成長。 「我們不只做低下工作」 教大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高級專任導師石美寶說,Joyce是全港首批以手語上課的聾人大學生,雖然融合教育發展還是較慢,聾人教師前景如何亦未有定論,但這是個好開始。Joyce希望透過自身故事,讓聾人知道可以實現夢想,「我們不只做低下階層工作。曾有學生告訴我想做獸醫、老師,我都鼓勵。在美國,有聾人律師、醫生,聾人絕對可以實現夢想」。 來源資料: 明報新聞網   教大「聾老師」畢業 冀入主流校執教鞭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提倡融合教育多年,進入主流學校接受教育的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不在少數,但聾人老師能進入主流學校教書還是相當罕見。今年教育大學教育榮譽學士(特殊教育)畢業的潘頌詩,是香港首批只以手語溝通的聾人大學生,獲得教師資格後,她希望有機會以正式老師身分教學,幫助SEN學生克服學習困難,進一步推動融合教育。  頌詩身穿畢業袍,高舉勝利手勢在校園留下倩影,雀躍的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三年前,她和另一名同學魏美珍,雙雙成為首批入讀教大兼讀制教育榮譽學士(特殊教育)課程的聾人學生,獲教大安排手語翻譯員提供課堂傳譯和課堂錄影。頌詩在白天工作,每星期兩至三晚要到大學上課,如今以二級甲等榮譽畢業,並成為首屆以教育大學名義畢業的學生。  頌詩從兒時起就想成為一位老師,但聾人在港讀大學的支援十分少,取得教育學位機會相當渺茫,夢想一度被現實磨滅。過去九年,頌詩為償心願,一直通過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賽馬會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畫」,在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擔任共融班的導師,但因沒有教師資格,所以只能協助正式老師作簡單教學工作。  共融班有各種SEN學生,頌詩坦言一開始對教學無從入手,例如自閉學生活在自己世界不願和人溝通,聽障學生聽不到指示會自己行動等,對不懂怎樣幫他們感到傷心。入讀特殊教育課程後,她開始理解每個SEN學生有其獨特之處,學會易地而處,調適不同教學技巧,「例如以社交故事方式,一步步教自閉學生有同理心。」頌詩又將這些技巧與小學其他健聽老師分享,設計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案。  頌詩指她屬首批「聾老師」,暫未知其受聘的中心會作何新安排,但對「聾老師」能否進入學校任教持樂觀看法,她希望可以一直教學,並為其他SEN學生做正面示範,「我自小就被告知,聾人可以做的都是些低階職業,但是我現在可以完成夢想做老師,有和我一樣的聾人學生說他長大想做獸醫,我想鼓勵他要繼續抱持夢想。」  教大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高級專任導師石美寶指,特殊教育課程的目的本為支援和推動融合教育,在助頌詩等SEN學生融入學習時,校方和其他同學也經歷到如何真正配合及支援他們,制定符合他們需要的個人學習計畫。 來源資料: 星島日報...

康復服務十年規劃

蘊釀多時的康復服務十年規劃文本於本會九日正式公佈,對本澳復康服務有很大的鼓舞及支持。本會一直積極參與及反映會員意見。感謝報章就本會關注重點作出報導,包括,建議政府可考慮向殘障人士提供網費資助、聾人就業和向上流動,以及早療、手語翻譯等人手問題等等。2017年施政如何配合十年規劃做好相關工作,請各會員就兩份報告多提意見,為實現聾健共融一起努力。  來源資料: 市民日報 澳門日報1 澳門日報2 澳門日報3...

湛江特校訪聾協促特教發展

    【本報消息】仁慈愛心湛江特校交流團一行近四十人昨日下午三時到訪聾人協會,獲總幹事劉雪雯等熱情接待。劉雪雯歡迎一行到訪,認為此類交流活動,有助湛澳雙方互享經驗,增進對特教領域的溝通,長遠促進特教事業發展。       同行還有仁慈堂值理會主席飛安達、秘書長盧茜儀、盲人重建中心主任梁雪梅,愛心育苗協進會副會長鄭仲錫、理事長黃桂玲、副理事長呂志實,湛江市特教學校校長黃岱等。劉雪雯詳細介紹該會成立目的、會務發展及未來方向,冀能通過推動本澳聽障人士復康工作,及協助聽障人士克服障礙,達至參與社會、貢獻社會的目的。並創造機會讓聾人及家屬參與協會各項工作,如手語推廣、發展及研究等會務工作,各展所長。       協會轄下啟聰中心及聾人服務中心,長期為聽障或語言發展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提供語言訓練。並為聽障人士提供多元化綜合服務,協助不同程度聽障人士及其家屬解決因溝通障礙而引伸的問題外,藉此提升聽障人士能力、發揮潛能並建立正確的自我價值觀。       倡參與國際事務     劉雪雯透露,未來會繼續倡議及參與國際事務工作,提供以法律及政策作為基礎保障,積極提倡以聾人和聽障觀點納入政策層面,為政府施政提出可行建議,以及讓社會人士了解聾人及聽障人士需要,進一步擴大參與國際交流,增強協會承辦國際活動能力,同時參與推動國際事務及接任世界聾人聯合會亞洲區秘書處等工作。       飛安達對聾協工作表示讚賞及認同,在資源有限情況下,積極為聽障人士提供適切服務,寄望協會未來繼續服務有需要人士,於社區輻射正能量,讓大眾多認識聽障人士,給予關愛。當局有必要優化社區設施,方便聽障人士出行,更好融入社會。       交流期間,眾負責人與交流團師生互動,學習一些簡單手語動作,場面溫馨熱鬧。     一眾負責人與交流團師生於 聾協合影   資料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6-11/03/content_1133523.htm...

【澳門聾人協會】 X 【新濠博亞娛樂】:學手語、護聽覺、一同邁向聾健共融

一連三個星期三(12/10、19/10、26/10),本會獲新濠博亞娛樂邀請擺設攤位推廣手語及聽語資訊,提供手語遊戲及耳鏡檢查體驗。活動期間在短短的休息時間,吸引經過的員工駐足學習手語,同時亦有機會透過耳鏡觀看自身的耳膜。也有不少員工均關心自身和家人的聽覺,並進一步向本會預約聽力篩查了解更多聽力的資訊。 另外,本會亦獲邀舉行【兒童聽覺健康講座】, 介紹幼兒聽覺發展,相關聽力損失的成因,以及聽力損失對於孩子在社交,情緒和認知方面的發展的相關資訊,講座上亦教授如何透過孩子日常生活的反應留意幼兒聽覺問題,並鼓勵進行聽力的篩查保健於講座結束後,不少家長都對聽力損失的影響和資訊感到興趣,也有家長為自已的孩子預約聽力篩查。 三次活動及講座都反應熱烈,大家都對手語和聽力的資訊感到新奇和有趣,希望透過活動,能吸引大家了解更多聾人特性、手語和聽覺保健的重要性,並共同支持聾人平等參與社會,一同邁向聾健共融。  ...